我們一直很想做好吃的手工饅頭
以前憑著昔日旁觀老媽做麵食的模糊印象做過幾次
沒想到看起來和做起來都不難
做出來的口感和色澤卻都不夠好
正好社區裡最近開了餐飲課程
請了鄭美滿老師教大家做饅頭
趁此機會可要好好一窺做好吃的手工饅頭究竟有什麼撇步啦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
老師從必用道具介紹到今天要用的各種材料
手工白饅頭要用的材料很簡單
製作90克重的饅頭10個配方為:
水(300克)、酵母粉(12克)、砂糖(12克)、中筋麵粉(600克)
但要注意:
1.酵母粉須先用溫水調勻並加入少許糖
2.酵母粉不宜直接加入酵母粉中
(這秘密我們以前完全不知)
把已活化起泡的酵母水倒入所有材料中
接著拌勻並搓揉成團
客家庄的婆婆媽媽做客家菜包很拿手
做饅頭的經驗就沒那麼豐富了
大部分人都照著老師指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
我們當然也認真地搓揉著麵糰
揉到麵糰表面較為光滑
必須裝進密閉容器使其發酵5~10分鐘
也可以像我們這樣
把麵糰放進密封塑膠袋置於溫度較高的地方
(但不可直接放在太陽下曝曬)
等到麵糰發酵完成
繼續搓揉至表面光滑
像這樣用擀麵棍從麵糰中間分別往上及下方擀平
像這樣再從兩端各向內摺三分之一
再反覆對折重複幾次同樣動作
等到麵糰已光滑有彈性
將麵糰整成長方形
在擀麵時不需將邊緣用力壓平
不整齊之邊緣可切下放在麵皮中間繼續擀平
此時麵糰已整成長方形麵皮
從靠身體這一側向外捲成長條狀
測量好所需饅頭大小
再均勻切下放在裁好的墊紙上即可
但須注意切下的小麵糰寬度要大於高度
蒸出來的饅頭才不會東倒西歪
接著放入蒸籠內發酵
一般約需再等30~40分鐘
老師教的小撇步是:
放進蒸籠時兩麵糰距離以兩指為準
待兩麵糰間距離只剩一指時即可上火蒸了
用中小火蒸10~20分鐘
至饅頭按壓有彈性就算大功告成
瞧瞧我們的饅頭成果
成功
如果加上腰果、松子、葵瓜子...等雜糧
也可做成雜糧饅頭
製作雜糧饅頭的配方為:
1.腰果、松子、葵瓜子、南瓜子各一大匙
2.枸杞子、葡萄乾、黑芝麻各兩大匙
3.全麥麵粉200克
4.中筋麵粉500克
5.酵母粉7克
6.糖90克
7.溫開水350克
8.奶油20克
9.泡打粉1大匙
顆粒較大的腰果或核桃等需先用擀麵棍壓或敲碎
當然不怕手痛的話也可以直接用手將其剝斷
其餘方法和做白饅頭大同小異
但奶油需等其餘材料全部混合攪拌均勻並揉成麵糰後才可加入
繼續將麵糰揉至不黏手再靜置密封容器使其發酵
發酵後的麵糰再搓揉5分鐘
並擀平成厚度為0.5~1公分左右的麵皮
第一次揉麵糰時若未加入雜糧材料
可於此時與枸杞子一起加入平均攤平於麵皮上
但麵皮的一端需留白約3公分以利最後麵皮的接合
用同樣的方法把麵皮捲成長條狀
均勻切割後就可以放入蒸籠等待二次發酵了
後續步驟和做白饅頭一樣
發酵後蒸12~15分鐘至饅頭有彈性就算大功告成了
哇~
終於第一次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饅頭了